姑且算是成功,法国也是用不上的,要是法属印支能够保留下来,核动力倒是还有用武之地。
二十一世纪法国航母的核动力还是核潜艇反应堆移植的,面子作用大于实用性,这种事科曼是肯定不会干的。
“有什么需求让我效劳的。”马丁一看科曼准备秀一把操作,以他对科曼的了解,肯定是要自己找人协助了,“数学家?”
“太大材小用了,随便找两个理工生就能搞定。”科曼表示也不用这么郑重其事,不就是设计一个斜角甲板的航空母舰么?换句话说就是抄壳子。
科曼也不是针对谁,在这个世界上没人比他擅长这件事,在怎么知识储备不够,连PTT阶段都能被难住,枉为键道中人。
航空母舰并不是纯吨位的军舰,斜角甲板的目的当然是用更小的吨位,换取更大的甲板面积,当然还要考虑舰载机的发展。
像是战斗机的迭代,也要考虑到设计图当中,不然的话,就会出现阵风的尴尬。
法国是退出了台风项目,单独搞出来了阵风。作为老牌帝国主义最后的倔强,达索公司能够成功固然是值得敬佩。
但因为法国坚持一机多用,其实也就是照顾自己的舰载机指标,就和其他欧洲没有航空母舰的国家形成了严重的冲突。
为了照顾舰载机,阵风最终才成为中型机的样子,阵风确实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已经做的不错了。
出现这样的后果,就和一般国家的航空公司的敌人是空军差不多,只不过阵风的敌人成了法国海军,为了在一艘四万吨级的航母上使用,就只能变成那种抠抠搜搜的样子。
如果以黎塞留级的吨位作为基础,满载近五万吨的航空母舰,至少能够用到雄猫战斗机服役之前。
至于重型舰载机出现了之后怎么办,到时候可以建造下一级的航空母舰使用。
接下来的两天,马丁就花钱雇佣了两个数学系的大学生,按照科曼的设想来进行PTT强国战略。
基本框架很好确定,吃水线前后窄中间宽减少阻力,斜角甲板进行理论上的最大化,尽可能搭载更多的舰载机。
“武器发展就是看得远,打的远,其他都是歪门邪道。”科曼有点乔布斯车库创业的意思,其实现在的场景确实差不多,忽略他那个做总参谋长的父亲之外,一样的艰苦,一样的充满热忱。
“确实总结的很到位。”科曼回到巴黎之后,马丁的旷工时间空前提升,幸亏宪兵部队没什么绩效评比,“不知道你从哪学的。”
“这都是古老智慧。”科曼露出高深莫测的笑容,东方大国在解放之后一直在总结历朝历代的经验教训,其实之前的朝代都好总结,就清朝问题就变得空前复杂了,欧洲殖民国家横扫世界,干了五大洲不分种族,不分文化的几乎所有国家。
能够套在清朝这个模版上的国家其实非常少,这就像是科曼之前说奥斯曼帝国,甚至法国本身一样,工业革命怎么就再法国眼皮底下爆发了?
怎么奥斯曼帝国距离欧洲这么近,却眼睁睁的看着当初随便吊打的基督国家,反过来欺凌自己?
什么闭关锁国那都不算总结教训,真正的有用的教训只有一个,落后就要挨打这一条才是真正的原因。也是几乎所有国家都能套在自己身上的原因。
这条才是真理,甚至可以用在二十一世纪的法国身上,毕竟印度已经替阵风已经证明了,它这个西方战斗机常务副山羊已经不行了。
PTT强国战略进展非常成功,一个像模像样的航空母舰设计图,就这么在一个旁观者马丁,一个只动嘴不动手的科曼,以及两个赚了总计换算成美元有两百的牛马大学生亲自操刀下出炉了。
拿着设计图,科曼心中感慨万千,果然,他也有在大乘赢学领域发光发热的潜力,声音不大的念叨道,“菲利普戴高乐在海军服役?”
“大西洋舰队,不过现在海军的情况你也了解,他还没有一个合适的一线指挥位置。”马丁如实贾珍的回答道,“他现在的军衔是中尉。”
“我送他一个礼物。”科曼收起来了航空母舰的设计图,准备给戴高乐将军的长子送上一份大礼。
科曼一个宪兵部队的少校,要是自己拿出来一个海军的航空母舰设计图?其实是不太合适的,跨界可以但也不能跨太远。
直升机可以关心一下,那是因为陆军用的上,北非有应用场地,但航空母舰在任何领域和科曼都关系不大。
谁说以后菲利普戴高乐就不会是将军委员会的成员呢?他和科曼又没有冲突,在海军服役和科曼有什么冲突?法国肯定是一个大陆国家,海军在三军当中的位置只能排第二,现在这个时间就更尴尬了,说不定要排第三,因为空军的重要性已经提升。
这都不只是法国的问题,英国类似问题也一样存在,苏联陆军这么强,西欧国家不发展陆军不行,空军在二战最后对德国的轰炸当中证明了重要性,最后连英国这个海权国家都走上了砍海军军费,充实空军的路上。
在巴黎宪兵部队风生水起的马丁,再次肩负了中间人的重大任务,找到菲利普戴高乐的住处进行联络。其他的不用管,在一九四六年科曼其实见过一次菲利普戴高乐,是跟着德拉贡上将去戴高乐的住处见到的,因此算是有一面之缘,并非完全的陌生人。
找到了菲利普戴高乐的住址,科曼就换上了军礼服登门拜访,菲利普戴高乐开门之后疑惑的嘀咕,“你是?宪兵部队的,我们见过。”
“我和德拉贡上将去过你家,德拉贡上将是我的父亲。”科曼点头介绍身边的马丁,“我的战友马丁,这一次冒昧前来做客,还望勿怪。”
“哪的话,科曼!”菲利普戴高乐已经想起来了两人在两年前确实见过,整个人也熟络起来,“好久不见,你在哪服役?”
“这就说来话长,不过想要听,我当然愿意分享。”科曼顺着菲利普戴高乐的邀请进门,开始叙述自己在海外省,后来在法属印支,中间还顺便在马达加斯加参加平定暴动的服役经历。
科曼的话没有多少动听的修饰语言,不过胜在经历足够丰富,两年时间几乎跑了半个地球,因此讲故事还算是很有内容。
通过这些故事,两人不算熟悉的隔阂在缓慢解冻,菲利普戴高乐去拿水的时候,科曼拿出来了携带的航空母舰设计图。
菲利普戴高乐回来的时候,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了,目光已然被牢牢吸住。当那卷图纸完全展开时,他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艘前所未见的、线条流畅而充满力量的航空母舰设计图。
他记忆中那些高耸着舰岛、甲板拥挤的老式航母不同,这张图纸上的战舰,透着一股现代工业的美感。他戴着白色手套的手指,轻轻拂过图纸上那标志性的斜角甲板,指尖沿着那条与舰体中轴线倾斜八度的跑道缓缓移动。
“哪来的?”菲利普戴高乐好不容易把注意力从设计图上收回,眼底的喜悦还没有完全散去,问题便已经出口。
“你能保密嘛?”科曼看到菲利普戴高乐忙不迭的点头,自顾自的回答道,“我也能!先说这个设计怎么样。”
“非常好。”菲利普戴高乐眼中闪烁着职业军人的锐利光芒,“有了它,降落和起飞就能同时进行,效率和安全性的飞跃……”
虽然未来的海军上将阁下,最终走到大西洋舰队司令的位置不可否认有家庭的因素,但菲利普戴高乐本人知识储备也是足够的,看法就算不是一阵见血,但也证明他这个海军并非门外汉。
“我们也能够看出来是好东西。”科曼目光阴暗的低声道,“我们得到了这一份图纸之后,当然是想办法希望落实在法国海军身上。不过现在第四共和国的政府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听说海军内部存在一种模仿英国的声音,这并不适合法国,不是么?”
菲利普戴高乐点头,忽然开口道,“你是希望我提交这一份设计图,因为我是戴高乐将军的儿子,某种意义上代表了他。”
“我们都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证明价值,但这种家庭也不算什么错误吧。这是不是一个很有革新概念的设计图?回答这个问题就行了。”
科曼违心的说着什么独立自强的话,但他心里根本不这么认为,人生最大的分水岭就是羊水,要不是当年在大马士革干了法军指挥部,哪有自己家的今天。
他就是要借着菲利普戴高乐的身份,把这个斜角甲板,滑跃起飞的设计图让海军高层看到,现在选择权在菲利普戴高乐手里,要不要上贼船? 法兰西之父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